一般认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基础。显性糖尿病的发生既存在胰岛素抵抗,又存在胰岛素分泌缺陷。只要胰岛B细胞能够代偿胰岛素抵抗,血糖浓度仍可维持正常。但当机体不能代偿由胰岛素抵抗造成的血糖升高时,血糖水平持续高出正常范围,最终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因此,胰岛素抵抗是贯穿于2型糖尿病整个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2型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联合作用引起的。目前主要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举世公认,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1型糖尿病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而在2型糖尿病中其重要性达90%以上,因此引起2型糖尿病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1型糖尿病。
(2)精神因素 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肥胖因素 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发因素。据美国国家糖尿病协会报道,轻、中、重度肥胖者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分别是正常体质量者的2.5与10倍。目前2型糖尿病中肥胖者占60%,在美国亦有超过90%新诊断的糖尿病属于肥胖患者。且肥胖的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比,有基础研究材料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活动逐渐减少时,人体肌肉与脂肪的比例也在改变。自25岁至75岁,肌肉组织逐渐减少,由占体重的47%减少到36%,而脂肪由20%增加到36%,此系老年人、特别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中糖尿病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肥胖也增加1型糖尿病的发病危险。
(4)长期饮食过多 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岛素B细胞负担过重,而诱发糖尿病。现在国内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体越丰满,糖尿病越增多”的概念。
(5)感染 幼年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有显著关系,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仅可以使隐形糖尿病得以外显。
(6)妊娠 有关专家发现妊娠次数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多次妊娠易使遗传因素转弱诱发糖尿病。
(7)基因因素 目前认为糖尿病是由几种基因受损所造成的:1型糖尿病———人类第6对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2型糖尿病———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果溶酶基因和线粒体基因损伤。总之,不管哪种类型的糖尿病,也不论是因为遗传因素而发病,还是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发病,归根结底都是基因受损所致。换言之,糖尿病是一种基因病。
另外,过去曾有血糖升高病史者、有巨大儿生育史的妇女、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患者以及有烟酒嗜好者也比较容易得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