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之一,但体检时发现血糖高于正常值,是不是就要给自己扣上“糖尿病”的帽子呢?内分泌科医生解释,血糖虽然是糖尿病的主要判断标准,但并非血糖高就意味着一定患了糖尿病,很多情况也能引起暂时性的血糖升高。
一些影响糖代谢的药物会导致血糖暂时升高,比如,女性服用了口服避孕药后,很容易使血糖处于高位状态,如果此时体检,血糖指标就会异常,使人误以为自己患上了糖尿病。类似药物还有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等。一般来说,遇到这种情况,只要停药后血糖就会很快恢复正常。
肝脏受损也能让血糖高起来,患有肝炎,特别是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导致肝功能下降)后,肝糖原合成及储备会减少,致使餐后血糖呈现一过性升高的现象。对于此类情况,积极治疗肝脏疾病,血糖便可恢复正常。此外,一些内分泌性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糖升高,让人以为自己患了糖尿病。
当然,人在应激状态下也可能血糖上升,如果年轻人踢完球就去做体检,也会发现血糖升高。在过度兴奋或从事了过度的体力活动后,特别是发生急性感染、创伤、脑血管意外、烧伤、剧烈疼痛等情况后,机体中的自我保护机制会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升高。当然,应激状态消除后,血糖就会降至正常。
因此,得知血糖高于正常值时,最好向专科医生咨询并做相关检查,千万不要未经医生确诊就给自己扣上糖尿病的帽子,甚至随意服用降糖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