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仪因其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可快速获得检测结果,而成为目前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控制病情、预防急慢性并发症的重要工具。但许多患者在使用中发现,血糖仪检测的数据与静脉生化方法检测的数据有一定的差异。于是,患者们会问,血糖仪测出的血糖值究竟准不准?
其实,大部分血糖仪在上市前均做过大批量的临床对照,用血糖仪测得的血糖值与静脉生化方法检测的血糖值有很好的相关性,也就是说,它们的检测结果是比较接近的,用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不会影响其血糖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那么,血糖仪与静脉生化检测的血糖值为什么会有差异呢?
首先,两者所采集的血样本不同。通常血糖仪检测的是末梢全血葡萄糖,而生化方法检测的是静脉血浆或静脉血清葡萄糖,这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讲,空腹时,末梢全血糖值低于静脉血糖值。而餐后,由于末梢血是动静脉混合血,因此,餐后末梢全血糖值与静脉血糖值较接近或略高于静脉血糖值。但是,有些血糖仪内部已做了校正,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其次,血糖仪使用不当也会造成误差。这一点最常见,比如未按使用说明的标准步骤进行操作、血量不充分或因血量不够而过分挤压局部,导致组织液混入、消毒皮肤的酒精未干、血糖试纸受潮或失效等等。
第三,大生化仪的系统误差及操作误差也可能存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选用的大生化仪的型号、仪器生产厂家所选用试剂、血样本处理方法、人为操作等因素,均可影响测试结果。尤其是采血至测定时间过长,会使血中葡萄糖分解而造成数值偏低,暑天尤为明显。
第四,与正常人一样,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也受自身激素水平变化、情绪、饮食、运动及药物等影响。一天24小时的血糖值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甚至在某些时段有很大的波动。在进行血糖值比较时,如不在同一时间进行测定,其结果缺乏可比性。
为使测得的数据更准确,患者们在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采血方法及操作程序要正确,仪器要定期清洁、保养和校正。
2. 采血量要充分,如血量不足,必须重新采血,切忌为增加血量而挤压局部。
3. 定期到医院做糖化血红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检测,了解过去2~3个月或2~3周的平均血糖情况,以便与您测得的血糖值做比较。对末梢血糖与静脉血糖进行对照检测的时间应尽可能接近,且应先取指尖末梢血,再抽静脉血,以避免因疼痛刺激(抽取静脉血时)造成末梢血糖应激性增高。
4. 了解您所使用的血糖仪与静脉生化仪检测的血糖值之间的误差究竟有多少(包括空腹和餐后)。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厂家生产的血糖仪的生产技术及检测原理、方法不同,故系统误差不一。因此,在血糖仪之间做检测结果比较时,数值可能会相差很大。所以,任何血糖仪的测试结果都应该与医院生化仪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
建议选用专业的大公司产品,这样的产品质量可靠,服务有保障,且这些公司的产品有处在不断更新换代中,即使买了其中的某种的血糖仪,也可以通过试纸的更新换代享受新技术带来的好处。例如,罗氏公司的乐康全血糖仪系列,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已是其第三代的试纸了。
尽管血糖仪与生化检测有一定差异,但仍然是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的最理想、最有效的工具。只要患者们能正确掌握有关知识,血糖仪定能成为您控制病情的好帮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