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糖尿病患者急剧增多的同时,一些不法商家也将眼光瞄准了这一群体,各类声称对糖尿病治疗有特效的产品层出不穷。多花钱果真就能治好病?无效产品何以诱导消费者频频购买?新华社记者日前对此进行了走访。
家住山西曲沃县哨门口的老张老两口都患有糖尿病。两人文化程度不高,看见电视上说哪个降糖产品好就会去试,听到别人推荐赶紧就买。一年种地收入的五千多元绝大部分都花在了买药上,到头来却都不怎么管用。
记者走访发现,由于患病后深受其累,而且对糖尿病存在认识误区,造成对"特效产品"抱有侥幸心理者大有人在,尤其以中老年患者居多。
"彻底治好""一次康复""只送不卖"……是诸多产品宣称对糖尿病有疗效时惯用的广告词。在这些信誓旦旦的承诺背后,究竟是疗效确凿,还是对消费者的欺骗和误导?
"到目前为止,糖尿病还不能根治。"山西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专家陈筱云一语道出天机。
"糖尿病的治疗必须科学用药,因人制宜,绝不能偏信广告宣传和他人推荐,一味去追求所谓有根除效果的特效药。"专家说,不能简单地认为"最贵的药是最有效的""某人服用这药有效,我也用这药""媒体介绍的,不妨试试",这样只会延误治疗,加重病情。
而患者自行频繁更换药物的做法更是不可取。正确的做法是,应按医嘱调整药物,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不过,糖尿病虽不能治愈,却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专家说,只要正确运用好饮食、运动、药物在内的综合疗法,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颐养天年。
记者从药监部门了解到,近年来市场上防治糖尿病的假药虽然越来越少,但药品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正通过其他形式危害患者。"上门送药"就是目前各地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2009年,太原市药监部门多次接到群众投诉,反映受广告影响,通过电话联系、上门送药方式购买到的防治糖尿病等类产品,服用后不仅没疗效,甚至导致病情加重,并且出现问题后还找不到经营者。
针对这一问题,药监部门组织专项检查进行了集中整治。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一些不具有药品经营资质的个人或代理商,雇佣人员冒充专家进行电话诊疗,以电话预约、上门送药的方式营销药品。他们通过设立多部"小灵通"咨询热线,让患者误以为是固定电话。
"为取得患者信任,这些人往往打着药店的幌子,产品从非正规渠道购进,贮存不符合条件,所出具的票据为伪造或假冒。"太原市药监局负责人说,这种销售方式绝非为方便百姓,而是以卖药为名从中牟利。
依据相关规定,这种行为被认定为非法经营,太原市药监部门对被查处药品的相关信息向媒体和公众作了公布通报。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国家对其实行特许经营,不能等同于一般商品。如果脱离了正常程序,就有可能产生问题。"太原市药监局负责人说,随着药品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可以允许部分连锁药店、有能力的药品销售企业"上门送药",但应将名单向社会公布,便于患者辨别真伪。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