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吃饭细嚼慢咽能控血糖
手机客服:18601301861 发布日期:2010-10-30
本文由
血糖试纸网整理发布,如果感觉实用请转载给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血糖试纸网长期供应血糖仪、
血糖试纸、血糖试纸用量大优惠多!并帮助您解决在选购或使用
血糖仪时遇到的各种问题。
糖尿病患者摄取的食物量通常是经过计算得出的,其有效营养成分应该是能被充分地消化吸收和利用的,但是,咀嚼程度的不同会影响其营养成分的吸收。
- 糖尿病患者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因为食物在口腔里反复咀嚼时,可以刺激唾液的分泌,唾液中古有许多消化酶,而且延长咀嚼食物的时间,还可以反射性地刺激胃液分泌,最好每口咀嚼50下。细嚼慢咽还可以使食物充分地与唾液混合,这样食物到了胃肠道才能更好地被消化和吸收。也可延长进食时间,即使食量减少也可以产生饱腹感。
- 狼吞虎咽会带来很多不宜之处,比如影响食物营养成分的充分吸收。因为糖尿病患者摄取的食物量通常是经过计算得出的,其有效营养成分应该是能被充分地消化吸收和利用的,但是,咀嚼程度的不同会影响其营养成分的吸收。有实验证明,粗咀嚼者比细咀嚼者要少吸收蛋白质13%、脂肪12%,并且食欲也比较旺盛。咀嚼5分钟以后,食欲才会下降。这一现象与大脑中负责食欲的部位有关,当它接受从舌头等部位传来的相同的刺激过多时才会变得迟钝,从而不再想进食,故咀嚼的时间必须长一些,才能达到让食欲下降的目的。否则短时间的咀嚼只能使人胃口大开,极易造成进食超量,使热能顷刻问过量,加重胃和胰腺等器官的负担,时间一长,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 食欲特别好的糖尿病患者不妨选择这样的进餐方式:在进餐前先吃一些含脂肪少、体积大的低热量菜肴,如拌菠菜、熬白菜、炒豆芽、炒芹菜等,先以此来充饥,稍有饱腹感后再进食主食,这样就不会因为饥饿而快速进食,可以放慢吃饭的速度,尽量做到细嚼慢咽。
- 吃饭细嚼慢咽能加强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使营养被充分吸收利用,对促进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颇有益处。